新竹|李克承博士故居a-moom 古蹟咖啡廳 專賣療癒系山形吐司

新竹市政府近來積極推動古蹟保存,透過三步驟「給予身份、修復、活化」讓古蹟重生,建立歷史與城市的連結。希望人們能再度走進這些被列為文化資產的老建築。而 李克承博士故居 為新竹市定古蹟,原營運的單位約滿,由新橋集團接手,新的店名為a-moom,像是吃東西會發出「阿~姆~」的聲音。

台中懷舊餐廳|走訪香蕉新樂園 一睹熄燈前的風華與哀愁

台中知名的懷舊餐廳香蕉新樂園,重現民國50年代的光景,復刻場景勾勒出許多台灣人的集體記憶,走過三十年的歷史,在今年的疫情衝擊之下,決定在5/10結束營業。這家店多以台中的人文歷史為背景,取名為「香蕉」新樂園,是因為香蕉曾是中部重要的經濟作物,加上台灣在歷史的地圖上,外型看起來像香蕉,便以此為名。

插角25號

三峽|插角25號 蜿蜒山路旁值得駐足的溫暖咖啡屋

插角25號在離三峽市區有點距離的地方,是一間座落在蜿蜒山路上的可愛磚紅色小屋。其實這附近有不少人潮,店的斜對面是插角國小,是一間環境清幽的森林小學,再往前走一下就會到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了。店裡的環境很不錯,有一種慵懶但又像是在家一樣舒服的感覺,完全適合平時上班壓力大,週末想要出來好好放鬆的人。

不專業影評|從《晨間直播秀》探討職場性暴力、女權和新聞媒體

《 晨間直播秀 》(The Morning Show)是Apple TV+的原創美劇,首波主推的劇主演是兩大好萊塢電影女星珍妮佛安妮斯頓(Jennifer Aniston)和瑞絲薇斯朋(Reese Witherspoon)和其他巨星,光是演員就已經非常吸引人。以新聞媒體業為背景,整體而言,是蠻值得推薦的劇。

神農青舍

宜蘭|神農青舍 老屋轉型文化新聚落 結合餐廳、青旅、選舖的複合式空間

宜蘭的 神農青舍 前身是台灣省政府糧食局人員的宿舍,建於民國50年,連棟長條狀的洋式建築,是過去外地人來到宜蘭打拚、工作、生活的處所。後期正式登記為歷史建物,近年有團隊進駐,進行老屋改造和整理,結合了旅舍、餐酒館和選鋪店,呈現出今日的樣貌。前陣子和朋友去宜蘭玩,沒有什麼特別的行程⋯⋯

米貝果

台東漫遊·池上新印象 米貝果 BIKE De Koffie

在池上火車站旁邊的店家BIKE De Koffie 米貝果,是以老屋改造的小店,佈置的很溫馨,前一天晚上經過的時候還沒注意這裡有這麼可愛的店,隔一天我們就去那裡吃早午餐了。經過重新正裡的白色建築,店家的風格質樸,店門口有擺了一台單車,其實最一開始老闆是騎著黑色單車賣咖啡,慢慢的努力才有了現在的店面。

目目咖啡

台東漫遊·目目咖啡 靜謐巷內的自家烘培咖啡館

二月初到 台東 旅遊,決定提早一天搭火車下去,先和台東友人約在 目目咖啡 消磨一整個下午,非常的快樂。店家位在台東市區的小巷子裡,不仔細找的話真的很容易錯過,相較周邊的民宅,目目咖啡整體的裝潢格外的吸引人,戶外的矮泥牆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。門口有一個小庭院,種了一些植物為整家店營造一種清新的氛圍。

看《老物潮: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》穿越到七零年代

今天想分享給大家一本書《 老物潮 :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》,對於這些「老物」,有種說不上來的情感,可以說喜歡這些舊物的細緻,使用過的痕跡讓這些舊物更有味道,從以前就特別喜歡老屋建築、老屋咖啡廳,或是看起來有些年代感的配件⋯⋯

台北|午後的大稻埕 邂逅秦境老倉庫 台式復古選物店

上週一個陽光甚好的午後,和許久不見的朋友們一起吃飯。後來一時興起決定騎Ubike到 大稻埕 晃晃,開啟了一段我與大稻埕的邂逅。朋友帶我到一間她說她來大稻埕一定會逛的店,位在大稻埕公園旁的小巷裡,實在想像不到在這樣平凡的小巷裡,會有什麼非逛不可的店。到了店門口才發現原來是一件懷舊選物店⋯⋯

台北|七星山 挑戰第一座小百岳 滿山遍野的美麗芒草

陸續走了幾條台北的步道後,去年十一月中的時候去爬了 七星山 ,是台北市的最高峰,也是我的第一座 小百岳 。整個陽明山包含了大屯山、七星山系和擎天岡,以前我最常騎車上去擎天岡看牛哈哈,其他的地方其實很少去。爬七星山的路線有蠻多的,這次我們騎車到小油坑的停車場,從小油坑(北登山口)開始走到七星主峰。